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参政议政 > 调查研究 > 2015农工中央优秀调研报告一等奖——借鉴辽宁吉林两省成功经验 ...

2015农工中央优秀调研报告一等奖——借鉴辽宁吉林两省成功经验 发展海南药食同源健康产业

来源:农工党海南省委  时间:2016年03月17日 

借鉴辽宁吉林两省成功经验

发展海南药食同源健康产业


农工党海南省委会、农工党辽宁省委会

执笔人:刘平怀、刘安德、毕  华、朱  航


为加快发展海南省地方特色的药食同源健康产业,农工党海南省委会调研组于2015年8月赴辽宁和吉林两省的有关政府部门、产业园区及企业,以现场参观、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考察学习发展药食同源健康产业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

一、药食同源的历史背景

我国中医学自古就有“药食同源”的理论,现存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就提出了药食同源观点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并阐明了重要性。“治未病”思想就是药食同源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药食同源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大枣、枸杞子、五味子、地黄、薏苡仁、茯苓、 沙参、生姜、葱白、当归、 贝母、杏仁、乌梅、核桃、莲子、蜂蜜、桂圆、百合、附子等, 都是有药性的食物,常作为配制药膳的原料。这充分体现了药食同源的思想。

因文化背景的差异,不同国家药食同源食品名称不同, 欧美称其为“健康食品”、日本称其为“功能食品”。随着保健意识的增强,药食同源产品在国外得到了迅速发展。大健康产业已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年支出总额占GWP(世界国内生产总值)总额约1/10。美国是全球药食同源产品产量最大的国家, 随后是欧洲和日本。美国、欧洲、日本的药食同源产品产量占全球的90%以上。

二、药食同源产业发展的现代机遇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环境污染的加剧,各种老年病、慢性疾病的发病人群年轻化,真正健康人比例在减少。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健康人仅占人群总数的5%,被确诊患有各种疾病的,占人群总数的20%,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约占人群总数的75%。因此,单因单病的生物医学传统模式已逐渐向多因多病的“生物-心理-社会”大健康模式转变。在2015全科医学大会暨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第十三届年上,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陈竺院士呼吁,所有的医学院校设立全科医学系,或在临床医学系内设立全科医学专业,并在所有的医学院校附属教学医院和三级医院设立全科医学科。在大健康背景下,要求全科医生必须具备营养学的知识,必须会开针对病情开药方和膳食营养的处方。

在德国,一般的小病小痛和慢性病,总会喝相应的药茶来防治,在超市、日用品商店及药店,都可以买到药茶。据调查显示,95%的德国家庭备有药茶,药茶是德国“家庭药箱”的必备常用药品,德国医生也经常把药茶写进处方;美国茶协会的提供的数据显示,在过去的10年里,美国饮茶的需求量增加了15倍,2014年的销售额达到108亿美元。

目前,在欧美国家平均消费中,保健品消费占了总支出的25%以上,我国仅为2.5%,人均保健品消费仅31元,是美国的1/7,日本的1/12。由此可见,我国在保健品消费方面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根据行业规划,到2023年,我国营养与保健食品产业规模将突破20万亿元,大健康产业将成为继IT产业之后第五波经济浪潮新支撑,将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

为促进药食同源产业的发展,我国政府曾五次修订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中药名单。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发布了《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布了101种药食同源的中药材名单。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新食品原料的开发,国家卫计委于2013年颁发了《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管理办法》。2008年以来原卫生部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告批准新食品原料(新资源食品)90种,原卫生部和国家卫生计生委以公告、批复、复函形式同意作为食品原料42种。

三、海南药食同源产业基本情况

201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海南要大力发展生物产业,加快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海南)基地建设。其中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结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对高端特色保健旅游产品的巨大需求,以海南特色药食同源生物等为原料,针对高端旅游市场,开发改善睡眠、滋补强壮、改善胃肠功能等系列的特色旅游保健产品和医用食品等,丰富国际旅游岛“健康”产品种类。

(一)海南药食同源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受益于温暖湿热的热带海岛气候环境影响,海南省药食同源生物资源丰富而独具特色。经过几年的初步发展,海南省在益智、牛大力、海南广藿香、海巴戟(诺丽)、忧遁草、螺旋藻、芦荟、砂仁、丁香等9大品种领域已陆续形成了一批竞争力较强的专业化经济实体。

目前,海南全省的益智种植总面积约15万亩,其中已经进入丰产期的益智约10万亩,年产鲜果量约3000多吨,干果量1000多吨,产值约6亿元。海南省益智主产区农民种植益智人均年收益达4000余元,占农民人均年收入的1/3。并且益智是适于发展林下经济,是带动海南省农民快速致富的典型品种。因此,发展海南省益智产业的社会效益也十分显著。

濒临灭绝的药食同源物种“牛大力”这个野生资源,五年前走上了人工栽培、产业化开发的道路,以海南正生堂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企业,开始了种源选育、种苗繁育、规模栽培种植、产品研发、产品销售的全产业链的发展之路,与海南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等科研院所共同建立的产学研技术研发平台,是海南省第一个以药食同源南药新食品研发为主要方向的校(所)企联合的研发平台。目前已开发出牛大力酒、牛大力冻干片、牛大力咀嚼片、牛大力超微粉等系列食品类新产品,产品工厂化生产线已初步建成,部分产品已上市销售。特别是三威牛大力酒,已引爆了海口市场,正在布局全岛。

(二)海南省药食同源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海南省药食同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受到了政策、资金和技术等多因素的制约。到目前为止,海南药食同源南药产业化建设的投入基本以小微民营企业的自有资金为主,既没有资金雄厚的大企业现身,也没有金融机构及政府的持续的资金扶持,只靠小微企业本身的财力,尚未形成规模投入;种质资源、栽培、采收的标准化建设严重滞后,标准的制定、实施、技术研发、技术培训等相关领域的工作尚属空白。以益智为例,农户习惯了靠天吃饭,关键技术环节不懂,比如在开花、坐果时期只要灌两次水,产量就会翻倍的问题,还没有上升到技术规程的高度去认识和普及。因此,药食同源植物栽培的技术领域的提升空间较大,相关工作也需要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

此外,由于牛大力尚未获得国家批准为食品原料,因此牛大力酒等深加工产品尽管深受消费者喜爱,但尚不能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合法生产和销售。这种情况类似于几年前吉林省的人参产业面临的困局,如不及时解决这一政策瓶颈,将严重制约海南省牛大力产业的发展。

四、辽宁吉林两省发展药食同源健康产业的经验

(一)领导重视,规划先行

辽宁省委、省政府举全省之力重点支持建设的国家级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国家辽宁(本溪)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该基地总体规划面积205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75平方公里,依托三个街道办事处,分别建设“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健康服务”三个不同产业内涵的专业化园区,着力发展生物技术及制药、医疗器械、现代中药、高端化药、保健品和功能食品,以及健康服务业和现代医药服务产业在内的大健康产业。

该基地总体规划构想为“一心、两带、三园、三城”,“一心”,即在“十二五”期间,将本溪行政中心北移至沈溪新城,形成本溪新的政务中心,再造一个新本溪;“两带”, 即形成沈本产业经济带,打造十里水街景观带;“三园”,即规划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医疗器械产业园、健康服务产业园”三大专业化产业园;“三城”,即打造“大学城、商贸城、健康城”。


目前,该基地已引进包括华润三九、北京双鹭、四环药业、天津天士力、南京医药、吉林修正、东北制药、辽宁成大、沈阳三生、辽宁诺康、大连美罗等医药百强和上市企业,产能逾1000亿元,已有43家企业投产,26家科研机构运营;近10万平方米的研发、孵化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入驻各类企业66家,引进高级人才770人,国内外领军团队38个,有15位院士受聘为入驻项目的高级顾问,有6所医药科大学入驻基地。基地按照“平台比政策重要、环境比区位重要、服务比设施重要”的理念,初步构建了19个公共服务平台,50公里的园区路网、3座二次变电所、2万吨污水处理厂、10万吨净水厂、300蒸吨集中供热中心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陆续建成,“六纵六横”的路网、“一纵五横”的水系景观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全面启动,行政服务中心、药都医院、药业博物馆、星级酒店、公安指挥中心、商贸物流中心、会展交易中心等城市功能项目即将全部或部分投入使用,基地的基础设施供能力不断增强,城市功能不断完善。该基地先后获批不同级别的产业基地十多项,从研发、孵化,到产业发展三个阶段,都拥有国家级的品牌。主要有以下成功经验:

一是成立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首先是辽宁省政府成立了以副省长为组长的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对医药产业发展实施全方位领导;其次是市政府专门成立药业发展委员会,由一名副市长任药委主任。再是市委、市政府成立市长为总指挥的基地开发建设指挥部。有效整合了行政资源、政策资源,形成了举全省之力、举全市之力支持基地建设的新格局。

二是坚持高起点规划。基地始终坚持规划先行的园区建设理念,组织编制了基地产业发展各层次规划26项,有力支撑了产业和城市的建设发展。并不断加强规划控制管理,严格规划审批管理。

三是加速体制机制创新。基地实施以“档案封存、全员聘用、绩效考评、奖优罚劣”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使高新区全体干部外有压力、内有动力,队伍活力和斗志明显增强。

(二)重视科学栽培,提升原料品质

通化是吉林省乃至全国的人参主产区,是国家命名的“中国人参之乡”、“中国人参产业基地”。近年来,通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参产业发展,通过加强领导、统筹布局、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推动人参产业加快振兴,初步形成了集科研、生产、加工、商贸、旅游、文化为一体的人参产业发展格局。2014年,全市人参留存面积1040万平方米,产量5700吨。其中,园参留存面积710万平方米,产量4000吨;西洋参留存面积330万平方米,产量1700吨,人参产业实现产值101亿元。主要做法在于:

一是人参种植结构由单一伐林栽参向与非林地栽参和林下参转变。吉林省每年伐林栽参面积1000公顷,通化市每年获得100公顷左右,主要用于保护新开河边条参生产。自2006年起,益盛药业和康美新开河引进韩国种植技术,结合中药材GAP规范,在国内率先启动了非林地栽参项目,并获得了成功,被称为“人参种植生产的革命”。目前,全市非林地栽参面积达到1.2万亩,林下参发展到35万亩。

二是测土栽参逐步推广。为打造 “长白山人参”品牌,对集安市、通化县、辉南县3个人参主产县(市)开展测土栽参工作,检测土壤结构类型、PH值、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农药残留及重金属等指标,平均每年测土面积3150亩,引导参户从生产源头上提升人参品质。

三是标准化规范化种植不断推进。大力推广人参安全优质规范化栽培技术,将优良品种、生物防病、合理施肥、科学调光等技术组装配套,综合使用,全面提高人参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水平。目前,全市人参产业原料基地已发展到19个,建成了集安市集聚参业有限公司等省级示范基地核心区7个,有15家人参加工企业完成原料基地认证,认证面积2000亩。

(三)深化产品开发,延长产业链

人参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其干燥根供药用,是我国名贵的传统中药材。通化益盛药业是国内唯一一家开发人参根、茎、叶、花、果全株入药,并均有国药准字号代表性产品的企业,以人参为主要原料的生脉注射液、振源胶囊单品种产值分别达到2亿元和1.8亿元;万通人参山葡萄酒、化妆品等实现产值突破1亿元;宏久生物人参超微粉等系列产品出口欧美等国,参芪软胶囊单品种产值达到1亿元。

尤其是2012年,吉林省举全省之力申报人参新食品原料获得国家批准后,通化市充分利用人参进入新资源食品机遇,通过引进国外技术、加强与国内大型企业战略合作,以及鼓励本地企业加大投入等方式,实现了人参市场加工多渠道、多领域发展,形成了包括人参精细加工、人参入药、人参新资源食品开发等多系列、多品种的人参加工业发展格局,人参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有力地带动了通化人参产业发展。

五、对海南省发展药食同源产业的建议

为充分发挥海南省区位及特色资源优势,切实做大做强海南省特色的药食同源产业,借鉴辽宁吉林两省的成功经验,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营造发展环境

建议成立以省领导为组长的全省加快药食同源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揽全省药食同源产业发展工作,搭建研究政策、制定规划、推动落实、协调督办的统筹平台;各市(县/区)、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省直有关部门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切实把加快药食同源产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协调、指导和监督力度,形成共同推动全省药食同源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科学决策,突出重点,规避风险,确保质量,逐步打造海南省特色药食同源产业品牌。

(二)组建海南省药食同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建议以海南省药食同源产业的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以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联合上游种植企业、下游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运用市场机制集聚创新资源,实现上下游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在战略层面有效结合,重点扶持龙头领军企业,共同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形成海南特色的药食同源产品技术支撑的产业联盟,开展重点品种选择、种源培育、种苗繁育、种植栽培等技术标准化研究、科学采收及分级、技术培训与普及、深加工产品(食品、保健品)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培育、产品品牌化建设的推进、现代市场营销体系的创建等全产业链研究与开发。

(三)强化统筹协调,加大资金投入

建议省政府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和加大财经投入,像扶持槟榔、沉香和裸花紫珠等只能药用而不能食用的药材产业一样,扶持海南省特色的药食同源产业,大力推动自主研发、新产品开发、产业化升级,为海南省特色的药食同源产业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因为这是一个无安全风险、大消费大健康的大产业,几年内可望在海南本土形成上千亿元的产值。

同时,建议在省政府层面建立对接国家卫计委、科技部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积极争取国家相关政策、资金及项目支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相关部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为成员单位,加强对全省药食同源产业发展工作的科学规划和有效协调,研究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升配置要素资源和基础设施保障的能力和效率。


课题负责人:毕  华

课题组成员:毕  华、朱  航、刘平怀、刘安德、蔡  忆、陈  敏、符子洋


中国农工民主党海南省委 员会 版权所有 2014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国兴大道69号海南广场人大政协大楼9层 邮编570203

办公室 电话:65373977,组织处 电话:65341484,宣传联络处 电话:65365272

参政议政处 电话:65373943

琼ICP备09004672号-1 琼公网安备 46000002000023号 海南爱心扶贫网

关闭